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National Art Education (South-Central Minzu University)
实验管理
中心动态
通知公告
实验信息平台
规章制度
下载专区
“行走中华·问道荆楚——民族艺术交流营”漆艺工坊活动在示范中心举行
2025-07-07 08:39     (点击: )


7月3日,“行走中华·问道荆楚——民族艺术交流营”漆艺工坊活动在威尼斯886699美术学院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举行。24名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与美术学院师生相聚一堂,共同参与了传统漆艺的制作体验活动。活动以非遗技艺为桥梁,搭建海峡两岸中华文化交流平台,在传统工艺的交流与融合中,书写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艺术的生动篇章。


非遗技艺展魅力:实验室里的文化对话

活动在示范中心传统楚漆艺实验室拉开帷幕。中心教师刘吾香老师首先介绍了传统楚漆艺的发展脉络:“漆葫芦起源于唐代,集雕刻、髹漆、彩绘于一体,是承载吉祥寓意的传统工艺。如今我们结合现代设计,让这项技艺既保留古韵又焕发新貌。”我院08届优秀毕业生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/武汉市国漆有限公司大漆主理人吴星,现场展示的一件件漆葫芦珍品,细腻的漆色、精美的纹饰让台湾同胞连连赞叹:“这些作品不仅是工艺品,更是文化记忆的载体。”

 

 

 


共绘葫芦寄深情:两岸创作者的匠心对话

在实践体验环节,民族艺术交流营成员与美术学院大学生分组协作,有的运用蓝染纹样绘制葫芦肩部,有的将螺钿镶嵌技法融入葫芦装饰。制作过程中,两岸创作者围坐一桌,一边分享各自的工艺经验,一边探讨传统技艺的现代转化。交流营团长陈铭裕先生感慨道:“虽然两岸非遗表现形式不同,但对技艺的精益求精、对文化的虔诚守护是相通的。”

 

 

 

 


以艺为媒话传承:在交流中筑牢文化根脉

经过两个小时的精心创作,一件件造型独特、色彩斑斓的漆葫芦作品新鲜出炉,斑斓的漆色与各异的纹样勾勒出中华文化的多元面貌。漆葫芦表面的金粉在灯光下闪烁,正如这场跨越海峡的文化之约,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温暖的光芒。

美术学院副院长夏晋在总结发言中表示,漆葫芦的制作讲究“器以载道”,今天的交流活动正是用器物为媒介,让两岸同胞在掌心的温度中感受文化的共鸣。希望我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在非遗保护、创意研发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两岸的精神纽带。

 

 

 

两岸非遗共传承,漆韵葫芦绘新篇。本次漆艺工坊活动通过沉浸式制作体验,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,搭建两岸友谊的桥梁,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。未来,美术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,推动更多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,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交融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
 

 

文字:黄骏

图片:陈佳欣

责编:夏晋

审核:邹反修

上传:黄骏